易爱科普|成年人1/3都存在的颈动脉斑块究竟是什么?

时间:2023-07-17 浏览量:589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发生在颈部的一些粥样硬化的斑块。由于颈动脉壁内发生脂肪聚集,聚集的脂肪逐渐增多,同时合并有含钙类物质的沉积,导致颈动脉血管局部增厚、变硬,最终导致血管内产生了外观呈现黄色,内部像粥一样的斑块,这一过程在医学上又称作动脉粥样硬化。

通俗点来讲,颈部的血管就像一个河道,那这些斑块就相当于一些泥沙或者是石块,逐渐的增加变硬,然后堵塞了河道,让河道变得窄,然后下边河流就发生了缺水,导致的一系列的症状。主要就是一些脂质的斑块,然后不断的沉积。


颈动脉斑块的2类型

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可以将斑块分为易损性斑块非易损性斑块

所谓的易损性斑块,通俗来讲就是不稳定、容易脱落游走的斑块,这类斑块通常会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易损性斑块的特点是不规则形,表面不光滑。在回声下表现为低回声和无回声。临床上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技术可检测到的斑块大部分为易损斑块。因此,易损斑块的及时有效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的非易损性斑块,就是指稳定、不容易脱落游走的斑块,这类斑块通常比较规则,表面光滑。在超声回声下表现为等回声和强回声。此外,医疗界也常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将其分为动脉钙化斑块、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斑块附壁血栓。或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动脉狭窄50%以下为轻度狭窄, 50%~69%为中度狭窄, 70%以上为重度狭窄。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症状表现,尤其是病情变得严重之前。有些人斑块持续数年、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血流可能会减少,但部分人一开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没有症状或者临床症状时,不代表不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症状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及对血管的阻塞程度有关。颈动脉狭窄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颈动脉血管杂音和缺血性症状。


颈动脉血管杂音

颈动脉血管杂音,是指医生在给患者进行检查时,会发现狭窄部位可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这也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个重要体征,一些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颈动脉血管杂音具有的特征,可间接判断颈动脉的狭窄位置和严重程度。

当听诊发现有颈动脉血管杂音时,应进一步对头颈部血管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的情况。但是,当颈动脉听诊无血管杂音时,也不能排除无颈动脉斑块。

缺血症状

一些颈动脉斑块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引起短暂性的脑缺血症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单侧肢体运动、感觉失调、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具体如下:

脑部缺血症状

当患者由于颈动脉狭窄,脑部缺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失眠多梦等症状。

眼部缺血表现

典型的视力缺血症状是视力下降、偏盲、黑曚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

短暂的脑缺血,会使患者局部的神经功能短时间内丧失,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短暂的单眼失明或不能说话。

患者的这些症状,一般仅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会在发病的1~2小时内恢复,少数在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在影像学上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不能说话、严重出现昏迷等症状,且伴有影像学特征。

颈动脉斑块的致病因素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机制相同,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危险因素,都能够引起颈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隐隐发生,40岁以后变得明显,而到60岁后,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由于颈动脉是我们脑部供血的重要动脉,所以如果颈动脉斑块发生一些松动改变,可能会引发脑卒中。因此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Copyright © 2009-2024 南京易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京派点网络 苏ICP备16068490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非经营性-2020-0030]

苏公网安备320112020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