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天气炎热更要注意,夏季也须防中风!

时间:2023-06-30 浏览量:507

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了《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该指南针对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干预措施和建议,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其中,指南指出的高温热浪防护的重点人群提到了老年人群以及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而这类人群恰恰是脑卒中(中风)高危人群。

 

中风多发于两个季节,冬季气温低于0℃时和夏季气温高于32℃时。气温一旦在32℃以上时,人体排汗加剧,虽然出汗对防暑有益,但大量快速的出汗易导致脱水;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因此,在热浪如火的炎炎夏日,曾经罹患中风的患者要谨防复发,中风高危人群也要做好措施预防中风。


夏季为什么会诱发中风?


1. 高温天气易缺水,血液粘稠度增加

气温过高会加速人体水分的蒸发(最常见的就是出汗),如果不及时补水,不仅会引发中暑还会导致中风。对于老年群体,其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出汗过多时,会因为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体内处于缺水的状态,就会导致血容量骤减,与此同时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脑血栓形成,从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2. 空调吹多易致血管收缩,形成血栓

炎炎夏季,空调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但是,在吹空调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温度不能太低,并且不能对着风口吹(电风扇也不能直吹头部),否则会导致头部受凉,大脑血管会发生收缩,从而导致大脑血流量减少而致供血不足,这也是导致脑中风的常见原因之一,需要警惕。


3.久坐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供血不足

夏季的傍晚时分,很多老人喜欢凑一起打扑克、麻将或者下棋,一坐就是很长时间。长时间久坐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除此之外,夏季老人有午睡的习惯,要切记不能午饭后立马入睡,否则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上静卧不动,也会造成脑供血不足。

 

4.喝冰水和吃冷饮导致腹泻,电解质失调

夏季,老年人胃肠功能明显减弱,一旦饮食不洁、贪杯或喝冰饮,很容易出现腹泻。此时若不能及时补水或进行补液治疗,就会出现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血液粘稠、血液循环流速减缓,由此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夏季防中风小贴士!

1. 不要把中风当中暑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会弄混中风和中暑,注意判断非常重要。通常,中暑多在湿热的环境下发生,并且患者首先表现的症状是持续性的面红耳赤,并且伴有头晕。而中风患者除了伴有头晕的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的损害,比如半边身子乏力等,经常是突发不适。


2. 及时补充水分

尤其是患有慢性基础病(常见的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时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大大增加脑血管闭塞的概率。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尤其是出汗较多的时候,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稀释血液,避免发生血管栓塞。


3. 空调温度不能过低,风扇不能直吹头部

在注意降温防暑的前提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不能相差太大,因此空调不要开的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患慢性病或者有中风史的中老年在进出房间的时候,容易造成脑血管的过渡收缩和扩张,中风概率会增加。此外,风扇也不要直吹头部。



4. 饮食运动上注意

熬夜、休息少、高盐高油、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中风风险。夏季,饮食更加要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如水果、黄豆、海带、蘑菇、蔬菜等或者鱼类等蛋白质丰富且脂肪较低的食物。


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多做一些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这些运动可在早晨、黄昏时进行。白天气温高时,不要出门,特殊情况需要出门也要做好防晒防中暑措施。


5. 保持乐观情绪

日常还需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现实,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来自易爱的叮嘱:夏季温度过高,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本来就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所以有中风史的中老年以及中风高危人群,更要注意自我防护。中风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身体一旦出现不适,请立即去医院就诊。

Copyright © 2009-2024 南京易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京派点网络 苏ICP备16068490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非经营性-2020-0030]

苏公网安备320112020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