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70岁周先生突发脑梗,送医发现元凶竟是房颤!
热点聚焦 资讯速递
近日,70岁的周先生因夜间突发视物模糊一个半小时,后到上海四院脑外科急诊,确诊急性脑梗死(脑干、左侧枕叶、两侧小脑半球、右侧桥臂多发斑片状新鲜脑梗灶)。
院方接诊后初步判断,周先生存在三种导致脑梗的可能原因,脑血管原发病变、心源性血栓形成(周先生同时存在心房颤动和卵圆孔未闭两种情况)。后经过多个科室协同诊疗确诊了房颤是该患者的最可能病因。
房颤 究竟是什么?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即心脏的心房部分出现不规则的快速收缩。这种不规则的心房收缩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房颤相关症状主要是心悸、气短、头晕,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黑朦、甚至晕厥,然而还有约30%的患者房颤发作时是没有迹象的。通常数心跳、摸脉搏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房颤迹象,发现异常迹象时,需要及时就近检查心电图以便早期确诊房颤并及时就医。
房颤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多器官栓塞,临床表现为:
▪脑动脉栓塞导致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偏瘫、呛咳等症状;
▪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
▪肠系膜动脉栓塞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肠道出血、溃疡或肠麻痹等症状;
▪肺动脉栓塞导致的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
▪肾动脉栓塞导致的腰痛、血尿、少尿、检查提示氨质血症等;
▪肢体动脉栓塞导致的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发冷、麻木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房颤与中风之间,有何联系?
房颤与中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会变得淤滞,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如果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大脑的血管,就可能导致中风。新闻事件中的周先生,突发的脑梗就是中风的其中一种。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房颤患者中,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大约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预防中风非常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以及使用抗栓药物来防止血栓脱落。此外,控制房颤的心率和节律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房颤,还有哪些疾病导致脑梗?
第一,常见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都是能够引起脑梗死这种疾病的。有这些疾病会让患者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了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出现了脑血栓形成。
第二,如果患者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平时要注意干预。
第三,如果有心脏疾病,比如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也可能形成脑栓塞,也是脑梗死的一种表现形式的。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有动脉夹层、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了血管破坏,也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易爱有话说
不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是中风的一种。中风,也就是我们医学上的“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对于脑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中风,对于病人而言,轻则身体机能受损、重则失去生命,同时也会给病人的家庭带去沉重的负担。
因此,积极预防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