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硬核的卒中急救知识,让你秒变生命守护者

时间:2024-09-14 浏览量:322
今天是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亦是全球聚焦的“世界急救日”。这一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倡议设立的纪念日,不仅是对急救事业的一次庄严致敬,更是对人类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深刻反思的契机。“世界急救日”的设立,根植于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理念:急救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更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急救:古已有之,今更需精进
急救之术,实则源远流长。《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虽未直接言及现代意义上的急救,却蕴含了预防与及时干预的深远智慧。及至近代,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急救技术日益精进,从简单的心肺复苏到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每一步都凝聚着医学家们的智慧与汗水。

脑卒中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0万人因事故、意外、突发疾病或暴力行为丧生,而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更是这一数字的百倍乃至五百倍。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成为了减少伤亡、保护生命的关键所在。
在众多突发疾病中,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前者因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后者则因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无论哪种类型,急救的及时性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急救方法与注意事项
面对脑卒中患者,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脑卒中的急救分为普通急救与专业急救。
普通急救,一般指的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普通急救的方法如下:
1、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准确的地址,让医护人员迅速前往急救。
2、将患者放置在平躺位上:将患者放置在平躺位上,头部稍微抬高一些,解开衣领和袖口,以便呼吸顺畅,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或口水堵塞呼吸道。
3、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以免引起窒息或其他不良反应。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呼吸情况、脉搏等,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专业急救,一般指的是送医后的急救,即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这类医院有“卒中急救中心”或者“卒中绿色通道”的标志。
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脑卒中的救治成效往往取决于“时间窗”内的专业处理。根据国际公认的“黄金三小时”原则,即脑卒中发生后三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这要求急救医生不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更需掌握精湛的急救技能与先进的诊疗设备。

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的应用
在脑卒中的救治过程中,除了传统的CT、MRI等影像检查手段外,脑部电阻抗成像(EIT)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一技术具有无损、无创、无辐射、低成本、实时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实时监测与评估。
在脑卒中手术中,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能够通过对脑部电阻抗的检测,实时监测到脑内血流、水肿等变化,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不仅可以为脑卒中、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还能在术后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易爱医疗的EIT-B300和EIT-B400系统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实时监测成像能力,在临床应用中已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们不仅可用于脑卒中、脑水肿等疾病的实时监测和疗效评估,还可与现有的医学影像技术如MRI、CT等相结合,为医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总之,“世界急救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行动号召。掌握急救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可以让我们在关键时候挽救更多生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拥抱科技的力量,借助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等现代医疗技术的力量,为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