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颅内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时间:2023-12-25 浏览量:474

脑动脉瘤虽然名字里有个“瘤”字,但它并非肿瘤,而是脑血管壁异常膨出的“血管鼓包”。脑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一种类型,如果脑动脉瘤逐渐增大或者血压突然升高,那么很容易导致破裂,继而导致虹网膜下腔出血,极有可能累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

脑动脉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是其危险性比恶性肿瘤更加凶险,因为脑动脉瘤一旦出现破裂是非常致命的,大多数人会错过抢救时间,存在着极高的致死、致残率。研究表明:30%左右的患者首次脑动脉瘤破裂就可能导致死亡,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死亡率在60%-70%,第三次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则高达90%以上。

 

一、什么是脑动脉瘤呢?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管腔局限性凸出扩大形成的瘤样病变,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车胎的鼓泡,常发生在脑动脉分叉处。

二、脑动脉瘤破裂有何症状?

脑动脉瘤形成过程隐匿,在没有破裂或者很小的时候可以几乎没有症状,当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刀割样”头痛,可有一侧眼睑下垂无法睁眼,呕吐,颅内出血量大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三、脑动脉瘤破裂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当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几秒钟后血液就会对脑细胞造成直接损害,还会增加颅内压。如果脑压进一步升高,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就会完全中断,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脑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再次出血:破裂或渗漏的动脉瘤有再次出血的风险,会进一步损害脑细胞。

血管痉挛:脑动脉瘤破裂后,大脑中的血管可能会不规律地收缩(血管痉挛),这种情况会诱发脑细胞的供血减少,并导致额外的脑细胞死亡。


脑积水:当动脉瘤破裂导致大脑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空间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血液会阻塞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脑脊液)的循环,会导致脑脊液过多,从而增加大脑的压力,并可能损害组织,形成脑积水。

低钠血症: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会破坏血液中钠的平衡,出现低钠血症。而血钠下降会导致脑细胞肿胀和永久性损伤。

四、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形成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先天因素:患者天生具有大脑动脉血管畸形,形成脑动脉瘤。怀疑与遗传有关。

动脉硬化:动脉壁内弹力层破坏,导致动脉壁不能承受较大的血液压力,所以在薄弱部位膨出了脑动脉瘤。

感染:有些病毒可能影响脑动脉瘤的形成。

创伤:外伤、手术等外力作用下导致大脑血管壁受到损伤,形成脑动脉瘤。

其它原因:如肿瘤等疾病造成脑动脉瘤的形成。

五、脑动脉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降压药:目的是控制血压,降低出血风险。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主要目的是预防动脉瘤再出血。适用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等。

甘露醇:主要目的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适用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手术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目的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再出血。适用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也适用于巨型(直径 >2.5 厘米)或有症状的动脉瘤患者。

动脉瘤栓塞术:目的是栓塞动脉瘤,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常用方法是向动脉瘤腔内放置栓塞物质,直至将整个动脉瘤完全堵塞,同时尽量保持动脉通畅。适用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

脑动脉瘤破裂后,会导致颅内压的增加,进而引起其他脑损伤。不论是手术进行中又或者是术后观察期,如何及时、准确地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EIT-B300为临床脑损伤患者提供实时动态图像监测手段,有望更准确地把握脑损伤变化的潜在风险,从而指导脑损伤救治策略的优化,改善脑损伤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作为国际上首台应用于临床的提供脑部图像监测的设备,EIT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能够做到持续进行无创脑水肿、颅内压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医生对治疗药物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改善预后。

Copyright © 2009-2024 南京易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京派点网络 苏ICP备16068490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非经营性-2020-0030]

苏公网安备32011202000907